下象棋,你能算多少步?这是一个让初学者很困扰,也很感兴趣的话题。
很多象棋爱好者说:我最多看2步,我觉得能看5步以上的,就是超级高手高手高高手了。
但一代象棋宗师、14届全国冠军胡荣华的看法则颇有“玄学”意味,他说,下棋就是看一步棋。
正所谓大道至简,一步对了就步步对,一步错就步步错,如果每次都恰好走到了“最对”的那招,那自然会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和胡荣华的看法不谋而合,象棋特级大师、2007年全国冠军赵鑫鑫也提出“计算要简明”。“计算的步数其实是不宜过长的,而且是能简短则简短”这种观点。
这些大师们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象棋计算的奥秘,令许多棋迷群众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原来象棋的精髓这么简单、这么明了。
这不就像是:
足球获胜的精髓是:我要比对方多进一个球就能赢!
对啊,这么精妙的秘籍,为啥以前就没传授给国足呢?
国足队员们可能会一脸懵逼:原来获胜的秘诀这么简单,为什么我们总是输呢?
01
下象棋真的只需要“算一步”?你要是真把特级大师的自谦之词,当成是象棋计算的全部真相,那就真的呵呵了。
众所周知,中国象棋的高水平比赛(尤其是个人赛),用时基本上是单方面60分钟+20秒,一盘棋下来至少两三个小时——敢情特级大师静坐两三个小时,就是为了“算一步”而已?
许银川、赵鑫鑫、郑惟桐等特级大师,在比赛中经常出现长达30分钟-40分钟的长考,耗费40分钟难道只是为了“算一步”?
曾获得四届全国个人赛冠军的河北特级大师李来群,是一位著名的慢棋手,经常在局面焦灼的时候深思长考,某一招想了50分钟甚至更久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他也总是因“超时”而输掉一些原本均势,甚至优势的棋局。难道他每次想那么久,都是在“想一步”?
所以,作为一个普通的业余棋友,千万不要误解特级大师的那句“我只算一步”——他们所指的“算一步”是一个哲学问题,并不是说他们真实的计算能力只有一步。
你若把“只算一步”当成某种学棋攻略,或者产生“胡荣华都说只算一步就够了,我为什么还要多算”的惰性心理;甚至觉得“最正确的一步”都是依靠某种玄学、某种神秘而不外传的灵感而产生的,那就真是误入歧途了。
恰恰反而是,“只算一步”的背后,需要排除不计其数的“错误招法”、“不佳招法”,是通过海量的计算去伪存真、去芜存菁的艰辛过程。
“只算一步”的涵义是指,无论你算多少步,每一个回合都只能以“一步”的形式呈现在棋盘上,因此每一步的选择都至关重要,举足轻重;所以每一步棋都要尽量下出极致的完美、极致的效率。
专业棋手理解的“算一步”,指的是象棋就是一个精确度极高、容错度极低的游戏——一步之差,在高水平的竞技赛事中常常就直接分出了胜负,恰似武侠小说中的“一剑封喉”。
而一般业余棋迷所理解的“算一步”——指的是我只能算眼前这一步,但下一个回合我就不知道了……
02
那么,单纯从计算能力而言,专业棋手能算多少步呢?
象棋大师谢业枧曾说,他可以算100步。
100步!对于业余棋手而言,这听起来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但实际上在稍微具备一定水平的棋手看来,这种说法并不是毫无根据的。
我以前就说过,只要具有县级象棋冠军的水平,就可以完整地下一盘“盲棋”(不看棋盘,直接用棋谱报出招法,用记忆完成全盘对局),并且这盘“盲棋”的水平比直接正常睁开眼睛对局差不了多少。
既然盲棋都能轻松下完一整盘,那么闭目心算算出一个很长的回合数,不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能力吗?
特级大师的心算能力,绝对比普通棋迷心目中预期的要高的多得多。这差距就好比,你是小学学渣,而别人是奥数竞赛金牌选手……
比如相传为李来群特级大师的一盘经典中局,许多棋迷耳熟能详:在一个局面错综复杂的中盘阶段,红方连续走出弃车、弃士、弃车、弃炮、再弃车的“连续送子”招法,最后奇袭获胜——大家可以看下,这一系列招法下来,到底预估了多少可能性、到底预算了多少种分支和体系?
经常听到公园棋迷大爷们面红耳赤地争论:“象棋大师起码可以算5步以上!”“县市冠军能看三步!”——哎,这些讨论,真是充满了“皇帝都用金锄头”的味道。
03
那么有人可能要问了,既然象棋比赛的计算量这么大,那算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难道我从第一步棋开始,就得计算之后的无数步?那这样的话我还怎么下招?
当然,受到精力、用时和现实的限制,“计算无限步”这种要求有点不切实际。
但作为一名有追求的业余棋手,我们仍要努力拓展自己的计算极限,这样才能促进棋艺的提高。
首先第一点是,要想让自己的计算尽量精确,尽量算无遗策,要养成“棋盘上所有的子都要摸一遍”的习惯。
这个“摸”并不是说真的用手去棋盘上摸来摸去,而是在心里“摸”,棋盘上每个子的运动轨迹,都要尽量在脑海里默算一遍——很多时候,我们的“漏算”正是因为看少了棋盘上的某个子,或者对某个局部似是而非的子力关系认知不够彻底所致。
2019年12月,一场重大象棋邀请赛事上,六届全国冠军许银川遭遇三届全国冠军赵国荣,在一个焦灼的局面下,许银川出现重大漏算,走出了炮五平八的大漏招。
从这步漏算也可以倒推出许银川当时的心理——他以为平炮之后,可以一箭双雕地解决黑马对马,以及黑方沉底抽将的两个问题,谁知这步正好暴露了更大的破绽,这步平炮拱手奉上了被黑方兜底串打的“炮架”,局面霎时丢子崩盘。“一步错漏,全盘皆输”的道理,又再一次得到了印证。
所以严格说起来,“许仙”的这一步失误,一定程度上也是“算的不够多”而导致的。
第二点是,计算可以不必算到“最后一步”,但要大致把握一个原则:尽量算到“局面稳定”为止。
什么叫“局面稳定”呢?就是你所预算的某一路变化,如果优劣难断,就一定要算到“子力暂时没有直接接触”、“将帅没有明显威胁”、“求和或者求胜的结果比较显然”的“稳定”状态。
如果眼下只需要算1步就“稳定”,那就只需要计算1步;如果需要10步、20步才能看到“稳定”的趋势,那就要算到十步二十步开外……
你可以根据需要,节省一些计算体力,但在关键要点上你又得殚精竭虑、毫不放松地计算——这就叫做“算多算少,宁多勿少”,这正是高水平象棋竞技的必然要求。
还有一些情况是逼了老命也得“算清”的——比如大量兑子的局面,这种局面不仅仅要考虑子力的交换是否对等,还涉及到兑子之后,各自的子力是否处在进攻/防守的有利位置,是否形成了有利的组合关系,是否抢占了先手等等,这种情况下,步法可选择的余地不大,通常只有“最正确、最有力”的那一套招法,这就必须要通过严密的计算把“正着”找出来。
另外一种情况是激烈对攻——这种形势下,胜败往往仅仅是一念之差,一线之隔。每一步棋,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要求必须走出最大效率,这个攻防尺度的把握,捉、杀、躲、守的次序非常微妙,也需要极致的计算才能使得自己在“悬崖上的决斗”幸存下来。
04
不客气的说,凭我本人这些年接触象棋竞赛、培训领域的经验,一些象棋爱好者提出“高手能算多少步”这样的疑问,实际上学棋的心态,已经在走偏的边缘。
这样提问的一种潜意识其实是:有没有一种不需要太多计算就能提高棋艺的方法?
我不想算那么多,算那么多真的太累了,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更便利的、更有效的,获得正确招法的方法?
很遗憾,并没有捷径,拼命计算已经是提升象棋技艺最捷的捷径。
有人可能会说,我可以积累经验、积累棋感、提升图形判断能力、提升审局能力,从而弈出正确招法,不需要太过烧脑的“计算”。
可惜,上面这些能力,都需要依靠“极致计算”这个基础;没有计算能力,上面那些东西统统都是空中楼阁。没有扎实的计算基础,你所积累的“经验”、“棋感”和“审局”,统统都是错的。
没有什么过人技艺和能力的习得,它的过程会是轻松的——切记。
版权声明:象棋课程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均为用户发布或互联网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将在3日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