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象棋入门 > 正文

象棋运动参与人数之多、流传地域之广、浸透社会层面之全,以及精神内涵之博大深厚,皆令其他式样的文化活动难以望其项背。可以说,人无论男女老少,地无论城乡厅幽,无不为其魅力所感染、所陶冶,尊之为国粹瑰宝,实乃当之无愧。事物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厚聚,方能喷薄而发;源远,方能流域而广。

中国象棋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大家都爱拿象棋与围棋作比较。说到文化底蕴,围棋是不能与象棋相提并论的。

1.围棋是原始的棋类,围棋从诞生之初就是这个样子,不同之处仅仅是棋盘大小而已。围棋无视个体差异,棋子之间只有合作,没有分工。象棋经历过无数次的演变,与时俱进,至唐宋时期,才真正定型。象棋比围棋更高级,棋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2.象棋比围棋更具艺术魅力。棋虽小道,可通天地人生之大道,就象小溪最终能流到海里。围棋出世,更偏重于天道,围棋棋子就象天上的星星,围棋更高雅,曲高而和寡;象棋入世,更贴近人道,象棋棋子演绎世人百态,象棋雅俗共赏,更加大众化。天道无情而人道有情,所以下围棋的人更为冷静,下象棋的人更加情绪化,所以象棋比围棋更有激情,更富感染力,象棋有各种各样的排局,更是把这感染力发挥到了极致:构图严谨着着精,巧思妙想局局新;奇光异彩惊天地,热血雄心泣鬼神!

3.围棋的棋子是死的,有一种宿命论在里面,棋子的位置一旦落定,终生无法改变,有的棋子生来就是被抛弃的命运。象棋的棋子是活的,只要善加运用,任何棋子都能发挥作用,绽放自己的光彩。就算你是无名小卒,一旦过何,就能完成华丽的转身。兵占宫心完成绝杀的时刻,就是一个无名小卒生命中最为辉煌的顶点。

4.有人说围棋比象棋复杂,其实无论象棋还是围棋,人们都不能穷其变化,这个复杂性就无从定论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围棋在9*10的棋盘里下,就会变成非常简单的游戏。围棋棋盘占用了四倍于象棋的资源,所用棋子数量超过象棋的十倍,是严重的浪费。许银川和聂卫平互让九子,如果是我是许仙,围棋不用让九子。我先走不贴目就行,第一步占据天元,以后下模仿棋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5.从趣味性来说,象棋远非围棋可比。围棋的作战方式就是人多力量大,依靠数量取胜;象棋常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象棋的战术丰富多彩,这是象棋能在民间盛行的原因。对局结束,象棋的结果一目了然;围棋需要加减乘除才能算出谁胜难负,如果是初学者,不会数目,下了半天对于结果还是一头雾水。

6.象棋比围棋包含更多的中国元素,所以象棋在中国更为盛行,围棋更易于被外国接受。其实老外们是喜欢象棋的,象棋传到世界各地,并在不同的环境中单独发展,所以象棋在欧亚各国,才会有那么多变种,欧洲象棋(国际象棋)就是中国象棋的变种之一。发展出那么多变种之后,土生土长的中国象棋就很难再被别国接受了。每个变种都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象棋与各国变种之间的较量,是不同文化的碰撞。欧洲象棋的马不蹩腿,那是他们不知道,跳马这一步棋可分解成两个动作:向前一步再沿对角线斜行一步,合起来就是个“日”字,这条路上是不能有障碍的。

象棋运动深入社会生活,形成如今的规模、气势,自有雄浑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

上溯到战国时代,就有许多文学、戏剧作品描绘象棋运动。并有不少故事流传下来。明代初年,明成祖朱棣的太子朱高炽(明仁宗)见两个小太监在宫中对弈,遂命进士曾棨以诗咏之。曾棨略加思索,当即吟咏出七律一首:“两军对敌立双营,坐运神机决死生。千里封疆驰铁马,一川波浪动金兵。虞姬歌舞悲垓下,汉将旌旗逼楚城。兴尽计穷征战罢,松阴花影满棋枰”。这首写于十四世纪初叶的诗篇,被后世誉为吟诵象棋运动的代表作,诗的神韵鲜明地揭示了在中华民族辉煌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楚汉之战和象棋的血肉之缘。与此同时或在此前面世的象棋谱《百变象棋谱》(1532年重刊,初刊的时间相传为元代至治二年,即公元1322年)、《梦人神机》(约刊于十三世纪中叶)等书所标明的象棋制艺中,也明确地标出了“河界”或“楚河汉界”,以及分为黑、红双方对垒。

1972年,在江西安义县出土了一幅完整的宋代铜质象棋,三十二枚棋子的正面是阳文楷书各自的名目、背面则为各自的象形图案;另外,在黄河以北的鹤壁集窑址也出土了宋代制作的瓷质象棋;1964年,在福建泉州湾打捞的宋代沉船中,则发现了色分黑、红的木质象棋子。

象棋制艺成型约在唐末至宋初,成型之前流传于各地的棋式异同参差。不同的如:有的棋盘有“河界”,有的没有;有的在棋盘的方格内置子,有的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置子(其实,方格也可以看作是粗线的交叉点);至于棋子的名目和两方棋子的颜色则基本相同,已有“将、士、象、车、马、兵”和分黑、红二色。那时,不叫做象棋,而称之为“象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846)曾写下十分生动的诗句予以吟赞:“兵冲象戏车”;再早,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撰写《象经》一卷,记述象戏的著法;可见,象棋制艺成型之前,已以不同的姿态融入社会生活之中。

所以,人们有理由认定:尽管“象棋”一语最早见之于《楚辞》和《国策》;尽管传说象戏来自黄帝的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黄帝驱蠢兽为阵,象之雄也,故戏兵而以象戏名之”(宋、晁无咎);尽管在广大地区流传时不同地域有过不同的式样,但,两军立营,相持对垒,中隔“楚河汉界”,棋子命名“将、士、象、车、马、兵(卒)”,色分黑、红而战,战局中“斗智不斗力”、通力擒“将帅”等等,莫不植入楚汉之战的文化底蕴,而与中华民族划时代的发展——奠基汉王朝,在历史、地理、人文形态诸方面处处吻合。

版权声明:象棋课程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均为用户发布或互联网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将在3日内删除。

猜你喜欢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