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者文摘 / 王亚丹:女“福尔摩斯”想失业

王亚丹:女“福尔摩斯”想失业

读者文摘 日期:2025-1-3

“身怀暗器(偷拍机)的她,不是执法官,却让造假者心寒。虽是红颜身,但执著当卧底……”在央视同事眼里的王亚丹,俨然是一个替天行道的女侠。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位“女侠”仗义天涯的日子里,有多少惊险和辛酸?

更没有人知道,这位事业如日中天的女记者,最大的理想竟然是自己失业!

揣着暗器卧底的传销女老板

16岁入伍、20岁入行,看似简单的经历,让王亚丹身上少了些脂粉气,多了些豪爽和干练。也正是因为有这巾帼不让须眉的性格,王亚丹的卧底胆识,令很多男人侧目。

1998年,就在王亚丹加入央视“3·15”晚会团队的第二年,领导决定派新兵王亚丹第一时间赶往湖南省星沙县,暗访万人摇摆机传销大会。

拍摄前,王亚丹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不暴露身份,她将多种器械绑在身上。

一个不起眼的湖南星沙镇半年内就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万人,所有人都抱着“百万富翁”的梦想。刚刚踏上这片土地,王亚丹就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在一个废弃的大厂房里,播放着《男儿当自强》的背景音乐,一万多名从天南地北赶来的人挤在里面上着所谓的“大课”,一个“老师”在台上激昂地高呼:“三天当主任,五天当经理,一不小心当总裁……”不时还有人上台献花。

最惊险的拍摄是近景,她必须从10万大军中“突围”,到台上讲课的老师那儿去。王亚丹急中生智,她假装找人,一边大声喊着“人呢?”一边大摇大摆走近老师,将偷拍机的镜头对准了讲台。她紧紧盯着老师看,而所有人都莫名其妙地盯着她看,差一点暴露……

节目播出后没多久,也就是那一年的4月21日,国家出台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传销经营活动。

善杀回马枪的“福尔摩斯”

王亚丹在3·15剧组被称为“福尔摩斯”,1997年至今,她连续13年作为一线记者参与3·15晚会节目录制。而这个“福尔摩斯”最擅长的,就是“杀回马枪”。

2008年3·15晚会,一档“人胎素”调查案例为观众揭开了所谓“天价美容品”的惊心内幕。但很多人不知道,这档扣人心弦的暗访背后是这位女记者一波三折的经历。

2008年春节过后,知情人士提供了一条很“诱人”的线索:在湖南株洲发现了“人胎素”的包装车间,王亚丹赶紧和同事赶到现场。

那是个位于开发区的4层小楼。大家商量着如何混进去,王亚丹自告奋勇。天气异常寒冷,王亚丹腰间系着个运动水壶,“大爷,我进去打杯水。”一边说着,一只脚已迈进了大院。巧的是她发现水房正对门的屋子里,几个妇女席地而坐,正在从黑色垃圾袋里拿着什么东西……

直觉促使她走进去,“你们这是在做什么?”王亚丹问。“不知道做什么,我们老板需要。”几个妇女说。王亚丹这时看到妇女们从黑色塑料袋里拿出的一粒一粒的胶囊,然后装进小瓶子里,再贴上一个叫“湖南衡阳县某村子”的地址。这一切都被王亚丹暗暗地拍了下来。紧接着,他们在衡阳县一个村子里,又发现了另一个包装车间。

节目完成了,而且做得很成功。但是对王亚丹来说,仍有遗憾:“因为没有找到厂家的生产线,造假者就有可能继续造假。”3·15晚会结束后,王亚丹决定杀一个回马枪。这次她同湖南省药品监督局、工商局的负责人首先去了该厂家在市里的办公所在地,发现已人去楼空。

王亚丹在屋子里转了几圈,捡到一张脏兮兮的光盘,她偷偷地揣进怀里,回去一放,几个记者都傻了:模糊的画面里一条秘密生产线若隐若现。第二天,她把这张光盘拿到工商局,请药监、工商部门的人辨认画面的地点是哪里。所有的人都摇头,说这个画面一点都不熟悉。王亚丹由此判定:这一定是家地下黑窝点。

此时,工商和药监部门已到株洲和衡阳,将晚会曝光的两个秘密包装厂彻底清除。当天,同事订了晚上回北京的机票。但是整个下午,王亚丹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她和同来的记者说:“咱们再去趟株洲吧!”

这一次,他们又回到第一次暗访的地方。熟悉的4层楼,熟悉的杂草丛生,不同的是那间被发现的“包装”办公室已被查封。

王亚丹在楼外面转,心中纳闷:“我怎么就找不到生产线呢?难道他们还有另外的地点?”在楼后几个对着草坪的窗子前,王亚丹停下了,她捡到了几支药品。她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那几扇窗子,脑海里浅绿色的窗帘一闪而过……“对,在光盘里见过。”王亚丹大声喊。一楼的几间屋子被打开了:全套生产线赫然出现在眼前……

“那一瞬间,谜底全揭开了!我觉得我这个二杀回马枪杀得好!”事隔两年,王亚丹想起来,还不由得开心地笑。最终证据全部确凿,造假者被依法处理。

这位善杀回马枪的“福尔摩斯”还会九九八十一变的独门功夫。

在浙江省慈溪市,许多个体户将塑料垃圾或洋垃圾打成碎片,再制成纯净水桶出售、出租。那一次,王亚丹的跟拍对象是其中一个个体老板,节目在《经济半小时》播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栏目领导据此决定,派王亚丹进行回访。同一个记者,同一个采访对象,同一个地点,同一个任务,采访的难度却不能同日而语,但天不怕地不怕的王亚丹还就是再杀回马枪。

她剪去了长发,换了个短发造型,又换了个摄像师搭档,大大方方回到那个个体老板面前,隐秘拍摄。神奇的是,那个老板居然没有认出她!那次回访的内容播出时,所有观众一面为问题悬而未决忿忿不平,一面被王亚丹的大胆与机智逗得开怀大笑。王亚丹只是静静地看着屏幕上的自己,那几天的危险和辛酸,只有她自己知道。

3·15不是节日

一边是身材略微发福,穿着大号T恤的女记者;一边是叱诧风云,3·15记者团队的灵魂人物。而游走于这两个镜像之中的王亚丹,却经常从中间隐形。“她是3·15的符号。”同事中没人对这个评价有异议。她说自己喜欢开车、喝咖啡、泡开心网;而在观众看来,她喜欢质疑、调查、替老百姓出气。“这一点都不矛盾。”胖胖的王亚丹眯起眼,斜着朝笔者看过来,却丝毫不盛气凌人。

她趴在电脑前,“嘿嘿嘿”乐个不停。一边手指翻飞,一边自言自语,“几天没上了,车位肯定让别人占了。”见笔者一脸迷茫,她还很惊讶:“开心网你都不玩,来来来,我帮你申请一个!”

而在工作的时候,王亚丹好像换了一个人。

“明天我就要开始编片子了,你进不来了,只能在今天采访完。”王亚丹喜欢在黑暗的环境中工作,不管白天多亮,她也要拉起窗帘,将自己置身周遭的漆黑与静谧中,这是多年来养成的工作习惯。“但我心里可不黑暗,我心态很好。有人说,记者整天看到社会的阴暗面会很愤世嫉俗,但我没有,我很欣慰,因为我实实在在看到政府职能部门在社会问题曝光后积极的态度,和立竿见影的行动。”

“记者做片子,像是孕育一个孩子。在孩子出生前,要做好足够的准备,要加班加点地补充知识,期望给孩子一个好的胎教;孩子出生时,又要面临很多的风险,这时要给它各方的呵护保证它的平安;孩子开始成长了,当母亲的还是不能停止关注,这时如果能听到观众的认可和反响,那便是最大的幸福了。”她这样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可令笔者意外的是,她说她不愿消费者把3月15号当作节日,她甚至希望3·15晚会的记者们失业。“到我们没有什么案例可以曝光和追查的时候,中国的老百姓才算真正享有消费者应有的权益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