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看到大人结婚,我也会跟着别人去凑热闹。在乡村没有多少大事,结婚属于大事,并且是喜事。不热闹怎么行呢?
村上来了新娘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隔着老远,一路上的鞭炮就在迎接她。也没有什么花车,是步行走过来的。娘家的人敲锣打鼓把她送到半路上,婆家的人接上了,也是敲锣打鼓。小孩子们跟在后面,这是多好玩的事啊。
我后来看电影,知道在黄土高坡嫁女是坐马车或者骑驴什么的,唢呐吹得哇啦哇啦响。新娘的头上顶块红布,新郎的胸前挂朵红花。那是他们路太远吧,我们江汉平原的婚姻一般都是附近的,走走就到了。有时,一个村上的男女结婚,还故意绕着走远一点呢。走慢是为了留念娘家吗?再说我们那里也没有马没有驴,总不能让新娘子骑个水牛吧。
闹洞房是最有趣的高潮。要是连这也免了就太那个什么了。用钓鱼竿吊个苹果,让新郎新娘同时用嘴啃。苹果在空中飘飘忽忽,这确实有点难。等新郎新娘凑上嘴,那人把竹竿朝上一扯,亲了嘴儿。新娘子满面的红晕煞是好看。满屋的人哄堂大笑。那年月谁跟谁好,有什么亲热举动,只能是地下偷偷摸摸的,冒很大的风险,弄不好身败名裂。能被认可的明目张胆的亲嘴,就是在婚礼上的这点乐儿。
送新娘的队伍走走停停,刁难一下婆家。喜烟喜糖发了一路。遇到桥,又不走了。婆家人赶紧放鞭炮,鞭炮一放,继续行进。到了婆家门口,再停下来,这次是等新郎来背。新郎满面春风,笑开了花。后头跟着的是我们这些看热闹的小孩。
照说男女之事,小孩是不知道要窥探的,都是大人在背后教唆。尤其是那些要找对象的大小伙儿,让我们躲到婚房的床下或者柜中,等众人散去,看新郎新娘有什么动静。可是呢,新郎新娘也不是那么傻,他们总是先仔细搜索一遍,我们这些埋伏就被揪了出来,赏一些糖果,就打发了。倒是那些踮起脚尖在窗户外偷听的人,听到了一些声响,经过添油加醋,第二天,他们开起玩笑来,便有的吹了。
新娘子嫁过来,好长一段时间都是新的。大家不了解,开她的玩笑,这都没有什么的。因为全村人都随了份子,吃过酒席,所以次日清晨,新娘要随了婆家的人,挨家挨户敬糖水鸡蛋。
本村的姑娘长大后嫁往别处,别村的姑娘又嫁了过来。就是说,女人是流动的,她的前半生在娘家,后半生在婆家。男人们呢,如果不是外出打工或者倒插门,就一生不会离开这块土地了。
对婚姻这样的好事,我曾经恐惧过。因为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起,男人与女人是怎么走到一起来的,是按什么具体的规则成亲的呢?会不会只能是亲戚男跟亲戚女结婚?我们那里亲上加亲是有的。如果是这样,我家亲戚当中倒是有个跟我年纪相仿的女孩,可是她个子不高。我的这个担心也不好意思问别人,应该说持续搁在心里好长一段时间。后来,读书,过集体生活,也不知道是哪天,这个疑问自然而然就不存在了。
结婚,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当家长,两个人又变成了三个人。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海茫茫中,原来不认识的两个人,最后居然组成了家庭,天天在一起过日子。自由恋爱,是上苍给人间的一项福利。封建时代连这个也被剥夺,婚姻不能满足自己的意愿。所谓培养感情,就是对感情的不尊重。万一培养不起来呢?现在地球村的概念,让爱情的疆界扩展到更远,再也不用遗憾只在十村八里挑选的局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