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者文摘 / 人生难得是谦谨

人生难得是谦谨

读者文摘 日期:2024-11-27

学以致用,是我们读经典、学经典的最终目的。将经典里的语句加以整理、研究、辨析,又能使我们更容易体会到古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易经》里就充满这样的智慧,语句简短、字数不多,却对我们每个人的修身、行事都有指引。不妨选几条来说说。

人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老子认为人要学习地的精神、天的精神,天地遵守“道”的精神,“道”是自然的精神。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知古人认为天地与人是合一的。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周易》把天(乾)和地(坤)的精神列在六十四卦的第一、第二的重要序位了。天的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有永远运动才是强健的、生生不息的;地的精神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的品质是最能承载万物又蕴藏万物的。君子能忍辱负重,敢于承担天下重任,又虚怀若谷,底蕴丰厚,善于包容。

要永远保持谦虚不自满的精神。《易经》认为“盈不久也”(自满是长久不了的),只有谦逊才能顺达,才会有好的结果。在有功劳的情况下还保持谦逊,才能得到群众的心悦诚服,甚至连谦逊的军队都是利于取胜的,更上升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可见谦的道理重要到守天下、国家和身家如此重要的地步。

做人行事需行止有节,动静合宜。《易经》的思想方法是谈阴必谈阳,说行必说止,行与止乃是相对而言的,明此理即可做到行止有节,动静合宜,以利事业。它明确谈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实,其运光明”。行止有节,无论动静都不会丧失时机,前途就是光明的。

这里的“行止之道”有三层意思。第一,发挥施展自己的才能是行动,行动到相对稳的阶段,应当暂且停止。第二,有施展才能的时机可行,缺此时机则或止、或藏、或舍弃行动,苏东坡所说“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即是最好的诠释。第三,行为到位则止,《大学》讲“止于至善”即是修身之德到位的“止”,并非停止不行的止。行、止、动、静必须在时空坐标上述说、理解和付诸行动,才可做到行止有节,动静合宜。

在奋进之时,也得保持谨慎自重。《易经·乾》中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整日里勤奋不已,到晚上仍慎独若有危历,这样做是没有坏处的。)孔子在读到这段时颇为感慨:“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近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君子知道机遇到来时,要全身心地把握;知道随机终止,以保持道义。因此身居高位时不骄傲,身居低位时也不忧郁。所以在奋进的同时,也要善察时变、保持警惕、谨慎自重,这样即使突临危难,也不会造成不良后果。

心存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易经》的“屯”卦讲了个故事:狩猎的人追鹿追到森林近处了,鹿跑入林中,这时候猎人警惕到,追它不如舍弃,追进去是要吃亏的。汉代的司馬相如一次陪汉武帝打猎,皇帝打得来劲,对野兽穷追不舍,直入森林,司马相如立即前去劝阻:“祸往往是藏在隐蔽微茫的地方,突发于您忽略的时间和地点。您这样追进去,谁知里面还藏着什么猛兽啊!”这段故事与《易经》里提到的故事和寓意如出一辙,司马相如看过《易经》,深知居安思危的意义:“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这几点简单概括,就是“常怀谦谨,心有节制”。谦虚谨慎才能长久进步;有节制、有法度才能做人行事不出格。这话说起来容易,若想一以贯之,需要长久努力,时刻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