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如果有门生活课》范文观后感三篇
《如果有门生活课》观后感篇一
如果有门生活课,我想这样上。在一年级入学时,告诉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在二年级的时候,教会他们自己整理书包,系好鞋带;在三年级的时候,教他们试着做一做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四年级的时候,教会他们在班级在校园中,勇敢地承担起小主人的职责,爱护班级也爱护校园;在五年级的时候,教会他们尝试做饭做菜,为爸爸妈妈做一桌美味的晚餐;而在六年级,在毕业之际,告诉他们生活的路还很长,要学会坦然面对分离,自信迎接新的挑战。
生活课,是教会孩子学会生活,认识他们生活的世界,是让孩子们更加从容更加自信的地面对他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而我们的教育好像跑了又快又远,以至于忘记了因为什么而出发。我们在追逐成绩,我们在拼命赶路,我们害怕一不留神,就会让孩子陷入到落后的境地。可是啊,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们,都可曾想过,把时间归还给孩子们,把童年变成真正的童年,让孩子也成为孩子。
从小,我们就要求孩子们诵读《弟子规》之类的国学经典,有些家长认为,这些都已经过时了,但糟糕的是,我们一方面把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很多优秀传统丢弃掉了,另一方面也未能抓住素质教育的本质与精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让孩子听我们的话,而我们是否又真的以身作则了呢?而我们时候在过度追求成绩,过于急功近利了呢?
每个人都知道二十一世纪是竞争激烈的时代,每个人都不想被时代淘汰,于是压力一层一层,一层一层地叠加。可想而知,我们的家庭教育如果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受害最深的还是我们的孩子。
我们不能做直升机父母,永远盘旋在孩子周围,我们不能总是过于焦虑急躁,用一考定终身来告拼命提醒自己。
这急功近利的教育,这神经紧迫的现象,都告诉我们:你在所谓的起跑线上抢先,却在人生道路上付出了代价。让童年就是童年应该有的美好模样,让孩子就是孩子应该有的天真无邪,保护孩子们的想象力,过一点从容的属于教育的节奏。
如果有门生活课,我想它的益处一定非常多。
《如果有门生活课》观后感篇二
昨天的书香周二,我们观看了一部纪录片《如果有门生活课》,主要阐述了一件事情:我们教育孩子就是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拥有完整的品格,成为一个能为社会做贡献的好公民。现在的青少年儿童中,独生子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由此可见,当今的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在纪录片中,一位校长告诉我们他的美国一个朋友说美国的学校常常把下午的时间空出来,用来让学生和家长之间相处,学习和教育。因此,我们的人生中不单单只有学校生活,更应该去体验在学校生活之外的生活。我们的学校需要培养全面而又合格健康的人才,这是我们作为老师更应当为每一个学生所需要考虑的事情。
《如果有门生活课》观后感篇三
昨天华山路小学举办的“书香周二”观看了《我的人生我的课》第五集“如果有门生活课”,对我个人有比较大的震撼。
现在的家长从孩子出生起就不甘于让孩子落后,生怕输在起跑线上。幼儿时期要给孩子买好的婴儿用品、孩子上幼儿园了就开始学习英语、舞蹈等。到了上小学,更是一股脑的学起来奥数,初中、高中阶段是无时无刻的做题、补课。诚然,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但是在孩子们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段内他们都收获了什么?纸面上的知识和家长的期望罢了。 了解幼儿教育的都知道《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本书指导孩子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如今很多家长还不能理解为什么幼儿园会教这些“没用的”而不多教孩子拼音、算数。 过大的学业压力对成长是很不利的。熬夜学习、和同学比较学习成绩等,从身体和心理方面都不利于健康发展。《如果有门生活课》观后感
众所周知,欧美学生单纯比应试考试或许很难超过中国学生,但是他们的优势在于灵活的思路。不会做题可以练,灵活的思路可不是想练就能练成的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而成的。 纪录片中,专家讲到“做多就是少,这个学得多了,其他的就一定少了,然而少的恰恰是这个阶段他最重要的东西”。由此可知,不知道多少未来的科学家被家长扼杀在奥数的世界中了。
专家还通过类比短跑与长跑的区别阐述了教育应该像是长跑,比的不是起跑而是过程,重点是后劲的发力。素质很重要,名次不是很重要。兴趣是想要取得进步的必备条件,没有兴趣而硬学往往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