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 《芳华》影评650字

《芳华》影评650字

观后感 日期:2024-12-30

《芳华》影评

终于看了冯小刚的《芳华》,最近炒作得很热的一部电影,据说票房也屡屡创出新高。尽管《芳华》不断宣称是“冯小刚最好的电影”,但我期待冯导最好的电影是下一部。

没有历史背景的青春,不能称之为芳华。《芳华》反映的是从文革到粉碎四人帮,从越战到改革开放这段历史,相比我生活的年代早了有限的那么几年,应该说对这段历史多少有些了解。

当结尾曲《绒花》响起的时候,心中只有一种感觉—难受。厄运总是降临到刘峰和何小萍身上其时并不令人奇怪,生活中不只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很多时候都是哀。坐沙发的林丁丁怎么会喜欢做沙发的刘峰?出身卑微的刘峰和何小萍想凭借参军实现华丽转身应该说还是困难重重。《血色浪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都诠释出大院子弟的优越来,相较于干部子弟,草根出身的是正经八百的草民。

好人不得善报,也许是《芳华》想表达的东西。就像《集结号》一样,很伤人心,难道冯导是要展现具有批判意义的社会价值?

《芳华》可以看作是五六十那个年代至青春的一种带有伤痕的记忆。青葱的青春是美的,懵懂的爱情是美的,加上经典的音乐和满屏晃眼的大长腿,纵是被塑造成活雷锋的刘峰在邓丽君的靡靡之音下也难以抑制科尔蒙的冲动。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时时处处都在做好事,刘峰一直在做好事,文工团人人都在享用。刘峰其实也算是得到了一些回报,年年标兵,常常上北京作报告,领导对其工作也相当认可,专门安排其进修,可是刘峰却毫不识相地将机会让给了别人,主动放弃自己进步的机会,这在当时来说是不太现实的,是领导不许可的,也是不太可能的。

何小萍的生活经历更为坎坷,父爱、母爱从来离自己很远,自小养成的自卑而又倔强的性格,对任何不公都是逆来顺受,一忍再忍,满以为参军后能够脱离苦海,谁知到了处处受排斥的文工团。参军了,想拍张戎装照寄给狱中的父亲,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偏偏没有自己的军装,有没有征得战友的同意偷偷穿了战友的军装去拍了照,这个环节设计得有失恰当。

英雄不问出处,受处分的刘峰和何小萍都成了英雄。一个英雄残疾了,而另一个英雄精神失常了,退役的英雄并没有得到什么待遇,甚至沦落到被联防队员欺负的境地,境遇相当凄惨。两位英雄主角到最后只能抱团取暖地活着,像是失去了使用价值的物什用过之后被扔到了一边再也无人过问。

限于电影的篇幅限制,整部影片好像是一个支离破碎的梦,也许这就是冯小刚记忆中的文工团,也许真的就是一场青春梦。芳华已逝,只留下一声叹息,但愿在记忆中留下的都是美的印象。

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历史,战争对普通老百姓只有切切实实的伤害,为什么生? 为什么死? 好像并不需要有答案。但愿社会和平进步,永保和平。对于有的战争我们现在鲜有提及,战争的前前后后、林林总总一并随着这一代人的芳华消逝而去,人们还要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