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琳:上初一时,有一次,我早上起床晚了没吃早饭,临出门时往书包里塞了一个大苹果。到了第二节数学课时,我觉得饿得慌,就趁老师背对着我们在黑板上板书时,偷偷拿出那个大苹果啃了起来。哪知没控制好“音量”,被猛然回头的老师抓了个正着。于是,按照班里不成文的规定凡上课偷吃零食者,必须给每位同学买一份同样的食品我面临为40多名同学每人买一个苹果的处罚。鉴于苹果的价格过高,且数量太多,加之我的“认罪”态度极好,老师遂减轻了对我的处罚,让我给每位同学买一个砂糖蜜橘。那一次处罚,几乎用尽了我一个月的零花钱。从此,我再也不敢在课堂上偷吃东西了。但那次处罚也给我带来了意外的好处从此,同学们带了什么可口的小吃,往往也会有我一份。真乃“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王子聪:我曾经的一位班主任是一位歌迷,所以,她最拿手的处罚妙招便是罚唱歌。如果我们班某个同学犯了错,那么就必须在当周周五班会课例行的“演唱会”上露一手。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有一个同学要演唱《至少还有你》。由于那个同学紧张,一张口就跑调了,同学们的哄笑声不断。唱着唱着,他逐渐进入状态,有些同学便轻声跟唱。最后,这个同学的个人表演变成了全班同学的合唱。虽然我们的歌声算不上动听,但是全班配合得天衣无缝。透过这歌声,我感受到的除了这首歌旋律动听,还有我们师生间的默契和一种莫名的感动。此后,班会课上的这一“处罚项目”,成了我们最向往的节目。
蔡一飞:我初三时,有一位物理老师处罚学生的方法很有创意不打不骂,而是面带微笑地让你去做大量额外的练习题。特别是期中、期末考试,如果成绩不佳,那你可算是遭了灭顶之灾。记得我有一次考了平均线以下的分数,物理老师便让我到书店里买了一本他指定的练习册来做题。那是一本16开64页的练习册,要求我一周内做完,而且准确率不低于85%,完不成再加码。于是那一周除了上课和完成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作业外,我所有的时间都耗在了那本练习册上,直做得两眼昏花、涕泪横流,直到现在,我看到物理练习题就恶心。不过从那以后,我的物理成绩基本上都在平均线以上了不知是因为做了那本练习册夯实了基础,还是怕再遇到那样的惩罚,从此我学习认真了。
彭鹏:我最怕的是数学老师。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惩罚学生有他的一套独特的方法:如果学生考试没考好,就罚写一篇3000字以上表扬他的文章,要求不浮夸、不吹捧,真实可信、有感情。下次如果还没考好,还写,而且不能与上次的雷同。他对我们这种“处罚”的理由倒也简单:“我教你这么辛苦,你还考得这么差,我很不高兴。你得写表扬文章让我高兴,我高兴了,咱们就扯平了!”不过他的这种处理方法不是“一刀切”,而是选择那些应该考好却没有考好的同学。而这“3000字”、有“真情实感”的要求,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我们只好搜肠刮肚地回忆数学老师的万般好处。你别说,这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老师的艰辛,顿悟:如果我们再考不好,就太对不起他了。
是鼓掌欢呼“你真棒”“你最棒”的效果好,还是有效地惩戒更能触及一个人的灵魂?你是主张“孩子是夸出来的”,还是认为应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请“主罚派”与“反罚派”各自陈述观点,以切身体会和耳闻目睹的事例进行辩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