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年文摘 / 美食故事的三种讲法

美食故事的三种讲法

青年文摘 日期:2025-1-2

我国历史悠久,随便什么美食,动辄就可追溯到几百年上千年前,起源多半还和某位历史名人有关:屈原与粽子、苏东坡与东坡肉、杜甫与五柳鱼,诸如此类。

我在旅行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的爱好,就是搜集当地关于美食的传说。这些传说散见于导游的嘴里、旅游地图的背面、民航杂志的中插、旅游区商店的食品包装以及小饭店内的菜单和墙壁上。这些传说多半荒诞不经,经不起仔细推敲,但别有一番生趣。

比如在福建有道菜叫西施舌,其实就是蛤蜊。我曾在当地某小菜馆看到一个关于西施舌来历的故事这故事有点猎奇,说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他老婆怕他被西施的美色迷惑,偷偷派人抓了西施,并给她绑了石头,使之沉入大海。结果西施死后冤魂不散,化身在贝壳里,只吐出一截粉嫩的舌头,向路过的人吐露冤情。男子若捡到这种贝壳,往往直接咬住舌头吸吮,幻想与西施接吻,滋味鲜美无比……你别说,这故事还颇有来历,宋代《苕溪渔隐丛话》就已经提及福州有美味名叫西施舌。古人重口味起来,比今人不遑多让。

我搜集了许多类似的美食故事,作了一个简单的整理,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在所有关于美食的民间故事里,出镜率最高的一共有三个人:朱元璋、乾隆和慈禧。他们三位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故事模板,只消把里面的食物作个替换,连情节都不用改。

朱元璋式的美食故事,开头总是先揭个短儿:明太祖朱元璋年轻时,家里非常穷。有一天他饿得不行了,到处找吃的。这时,朱元璋肯定会碰见一个叫花子。这个叫花子手艺很好,有的故事里他偷了一只鸡,用荷叶包糊上泥巴烤,后来就成了叫花鸡;有的故事里,这个叫花子用烂菜叶煮了一锅珍珠翡翠白玉汤;有的故事里,这个叫花子从仓库里扫出一堆杂粮,煮了一碗腊八粥。无论是什么,朱元璋都吃得特别香甜,印象极深。后来朱元璋登基,派人寻访到这个叫花子,于是叫花鸡、珍珠翡翠白玉汤、腊八粥便成为御制皇家美食,流传天下。他的故事,占得一个“穷”字。

乾隆皇帝比朱元璋强点,他的故事基本上都是以“乾隆皇帝下江南”开头,路经某地,微服私访迷了路,不得已敲开当地一户老百姓的家门。老百姓多半会是一位美女给这位皇帝做了一道菜。这道菜一般有两个类型,要么是食材前所未见,比如在苏州淞江岸边他吃过一道龙舟活鱼;要么是做法无比鲜奇,比如他在扬州吃过一道松鼠鳜鱼。总之一定要让这位皇帝吃得龙颜大悦,然后亮出天子身份,题诗留念,从此这些菜名声大噪。姑苏的鲫鱼汤、微山湖的四鼻鲤鱼、吴山的鱼头豆腐、三江口的石锅鱼、砀山县的潵汤,甚至远在四川的剑阁豆腐,都不忘把乾隆爷编排进去,成为美食传说中当之无愧的头号明星。乾隆的故事,占得一个“闲”字。

至于慈禧太后的美食故事模板,就没那么幸福了。故事永远发生在八国联军进北京以后,她带着光绪皇帝西逃,一路上在各地陷入窘境,每次都会有人适时地奉上一道名菜,让慈禧吃得十分开怀。等慈禧回到北京,立刻将此厨此菜召进京城,从此发扬光大云云。张家口的柴肉、辇止坡的腊牛羊肉、天津杨村的火锅饺子、东北的贴饼子炖小鱼、怀来的绿豆粥,甚至连晋南有一道菜叫烧大葱,故事都如出一辙。至于河北、山西、河南的各地小吃的起源传说,用这个模板的更是不胜枚举。慈禧不愧是吃货,这一路西逃,腿没闲着,嘴也没闲着,若用一字概括的话,不是“惨”,而应该是“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