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工作,也有过辗转和犯傻。到电台的第一天,主任领着我,去见一个主持人:“这个是新来的同事,你做栏目多年,多教教他吧。”
那个主持人的节目我听了好多年,声音很棒,听众也不少,他自己编、写、主持一体,就是节目没什么变化和特色。我想,我要在自己的手上做出新的特色来。
心里固然这样想,嘴上还是请他多指教。他跟我通气:“周末要请一位嘉宾,你做文字编辑,先写个策划稿吧!”我笑着点头,这还不简单。
我上网搜集资料,调查了大学生的一些热点新闻,咨询了几个研究大学生就业的专家,查阅了一些职业常常遇到的问题。我想,这些热点问题肯定有人关注,现在很多人不都为这个困惑吗?
节目在星期六晚上的九点半直播。因为时间赶得很急,我一天一夜没睡好,终于把材料准备齐全,并且赶在节目开播四个小时前,把稿子写出来了。
嘉宾提前一个半小时到了台里。
她收拾好东西,坐到录音室外的休息处,向我招手:“你好,你是我们这次节目内容的编辑吧?你的文稿写的什么内容,我怎么没接到通知?我们先沟通一下吧!”
我把费了好大劲儿才做好的策划文稿,交到她手中。她很认真地看起来,几分钟后,抬头说:“你这个不行,太学生腔调了。”
我愣了一下,看了看打印出来的文稿,倔强地回答她:“我不觉得啊!我按照很职业化的方向准备的。”
她显然没想到我会这样回答。她看了一眼我,不说话了。我赌气走到一边,很快,主持人也赶到了。
她跟主持人聊了几句,向我指了指。
然后主持人走过来了,对我说道:“请她来做嘉宾,是有节目安排的考虑。她担当的是一个负责解释情感心理困惑问题的角色,你却准备的全是职业心理问题,你叫她如何解答?”
我很委屈,头脑一热,不客气的话脱口而出:“知不知道,我做了一天一夜?”
但我没想到这嘉宾居然笑了,但她是笑着在旁边说:“别说一天一夜,三天三夜都不行。”
“你做多少时间,你做得再好,也只是你自己的想法。你没有和我沟通,你怎么知道我擅长不擅长?至少你也要事先和我沟通一下你准备的节目是什么内容,不然你的问题我一个都答不出来,难道要在直播间大眼瞪小眼?”
我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却被这样嘲讽了一番,当场便受不了了。“好吧,你不用我的文稿,我看看你们怎么做节目?”说罢,我抬腿走开,那边“onair”的指示标记已经亮起来。
等我回来的时候,节目已经开始了大半个小时。我就坐在外面听着。出乎我预料的是,嘉宾和主持人一问一答,紧凑而细腻,谈论的话题,连我自己都感觉是让人关注的。
节目直播时,打进热线的人一个接一个,还有好多电话等着想要和嘉宾聊一聊。
等到他们做完节目,我先跟主持人道歉:“对不起,事前没跟你做好沟通。”他摆摆手说:“算了,下次注意,倒是你该和咱们的嘉宾说一声对不起。”
我看见女嘉宾在休息室,便走上前去由衷地说:“你的谈话和解答真好。”
她客气地笑了:“谢谢你的赞扬。”
是的,职场就是这样,只看结果,少提过程。新人尤其喜欢计较付出,下了不少力,但是成绩不能让上司满意,甚至受到了批评,心里就充满懊恼和怨念。
可是无用功就是无用功。
后来我去杂志社工作时,我把当时最畅销的刊物研究了个透,编发的稿子被各大报刊疯狂转载,拿到奖励的钱比薪水还高。一年后,我成了首席编辑。
然后,首席编辑多出半天外出采访的自由时间。这段时间里,我去溜达也好,我去做事也好,只要我保证质量交差就行。
你要被这个世界真正认可,拥有更多的自由,你就不能只有苦劳,没有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