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决定性因素不是金钱、权势、地位等外部条件,而是我们自身的心理状态。
在我们内心,有一种将自己认可的事物转化成现实的力量,这就是“心眼力”!所谓心眼力,就是一种用心看穿表象,看到真相的能力。
平时我们过于相信肉眼看到的一切,所以就很容易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但是,因为我们拥有心灵之眼(心眼力),所以就能够看到表象背后的东西。例如,一个人即使身陷逆境,也坚信自己能够摆脱困境,那他就一定会鼓起勇气积极地行动起来。还有,通过心灵之眼,父母能够看到孩子叛逆行为的背后隐藏的率真,因为他们信任孩子,必定也会得到孩子的信任。
我们究竟要把意识集中在何处,这才是左右我们人生的关键。但是,将意识集中在何处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心灵之眼应该关注什么?我们应该将心安放在何处?
关键是不被直观看到的东西所左右,不断地用心去发掘真相。在这里,没有必要在心灵和肉眼之间徘徊。教你一个简单的秘吧,让我们的眼睛休息一下。一天一两次就可以了,所以请一定要给自己闭上眼睛集中精力的时间,这样就能用心发现对方的本质。用同样的方法对待自己就能发现自己的本质,心底的认同将会在人生中得以实现。那么,你认同什么呢?
思考综合征
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很多人只是单方面地增加知识却不付诸行动,这种现象被称作“思考综合征”。
“为则成,不为则不成,凡事皆然。之所以不成者人之不为也。”上杉鹰山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也就是“行动”的重要性。留名青史的丰功伟绩也好,实现人生中的各种目标、成就也罢,首先都是要从采取行动开始的。
尽管如此,还是有越来越多人感叹:“虽然知道采取行动的必要性,但终究也没有采取行动。”
那么,我们最终没能采取行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在这里列举三个主要的原因。
一是采取行动的动力小,并不是非常想得到行动所能带来的结果。换句话说,就是并没有感到结果能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第二个原因是不清楚该从何入手。无论多大的梦想,实现它的过程都是从踏出第一步开始的。哪怕最初只是迈出一小步也没关系,请你以一定要立刻行动来付诸实践。踏出第一步比什么的重要。
第三个原因是一直在等待情绪的调整。“想做的时候再行动吧”,这样想永远也不会有干劲。因为依赖“干劲”这种不确定的因素最终很难会采取行动。
诚实和真心
我们在做事之前都会想要顺利、高明、体面地把事情做好,结果有时反而会停滞不前。想着“做不好也没有关系,只要凭感觉去做就可以了”,就会充满勇气。
如果过于重视结果和效率,就会忽略了自己诚实和真心,这样一来就失去了最珍贵的自我发展的机会!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一味地重视可见的结果。“做事能够多么有效率、多么巧妙、多么高明”成为大多数人关心的事情。当然,能够高效率地做事是再好不过的,为此掌握一些策略、窍门和技巧也是很有用的。可是,如果过于重视结果和效率,就会忽略过程中自己的状态。例如,如果一味地使用策略、窍门和技巧,结果就会忽略了诚实和真心,这样一来不就失去了最珍贵的自我发展的机会吗?
中国古典著作《韩非子》中提到“巧诈不如拙诚”。意思是:乍一看巧诈(运用技巧和策略欺瞒他人)可在短时间内奏效,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拙诚(虽然愚直笨拙但是充满诚意)会赢得人心。
另外,《菜根谭》中提到:“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写文章不是要靠玩弄技巧,而是要以拙(没有任何修饰的笨拙文笔)求进。道德也是那些愚笨的人才能修得大成的。一个拙字包含了无限的意味。
一流人才的相似之处
凡被称为一流人才的人都非常谦虚。这种谦虚来源于“感恩的精神”和“真正的自信”。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上善”是最高的生存境界,像水一样。水总是流向更低的地方,也就不会和其他事物产生竞争。水具有置身于低处的谦虚和随意变换形状的灵性,这是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达到顶级水平的人,正是因为谦虚才能常常自我反省,始终能够在人格素养上得到更深更大的发展。这种谦虚源于以下两点。
第一个来源是“感恩的精神”。
感恩的精神不是认为“自己只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而是源于“正是因为受到水、空气和太阳的恩惠,大自然的恩惠,有缘相识的各种各样的人的恩惠,自己才得以生存”,也就是“谦虚恭敬地、深深地感谢”的精神。并不是以“有什么好处”为条件的感谢,而是“感恩能像现在这样活着”的无条件的、最高境界的感谢。
第二个来源就是“真正的自信”。
我们对自己没有自信的时候,才会用才能、地位、成绩等来掩饰,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才会搜集列举种种的证据来证明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把这些条件、证据(才能、地位、成绩)与自己等同。也就是把本来作为主体的自己(自己之所以是自己的证据)依附在才能、地位、成绩这些条件上。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拼命地去获得才能、地位和成绩,一旦获得了,就会产生“我成为了不起的人了”的错误想法。
南丁格尔曾经在书信中写道:“人在得到赞赏的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候”。另外《菜根谭》中也出现了“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勿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之类的忠告,告诫人们“越是处于顺境就越不能忘记谨慎行事”。当我们从周遭得到很高评价时,会容易丧失谦虚的态度。这一点请一定要铭记于心。
拥有与心灵对话的时间
拥有和心灵对话时间的人,尽管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但内心却不会被这种节奏影响,人生道路上也会有一种踏实向前的安定感。
现代社会越来越看重理性和智慧,从而形成了忽略感性的趋势。
比如,工作中比较重视事实和理论的正确传达,而能够表达真正的心情和情感的机会却非常少。因此,忙着用脑袋思考却没有时间倾听自己心声的人很多。
当被问道:“对于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有没有每天都把这件事情当做最重要的事来看待呢?”很多人都不能马上回答。尽管这是关于能否度过充实人生的重要问题,但大家却没办法清楚地回答。“现在,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我追求的是什么?”或许我们每天都过着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的日子。
“忙”这个字在日语里写做“心死”,也就是一种无法听到自己心声的状态。因为不明白自己心里真正期望的是什么,而被“这也必须做,那也必须做”的心理暗示强迫着向前,这就是“忙”的状态。给人一种暂且向前冲,却并不清楚自己现在处于什么位置、今后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的心理状态。结果,大家都筋疲力尽。
所以,为了把“自我时间”变成一种习惯,请把时间和地点确定好。起床后躺在被子上也可以,在电车里也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也可以,在浴室里当然也没关系。重要的是要尽量阻断来自外部的信息。关上电视机、电脑、手机,闭上眼睛,坐下。那就是能让你成为“真正的你”、“原本的你”的空间。
闭上眼睛,首先把意识集中到身体的感觉上。现在自己的身体是个什么状态,有没有感到不协调或是紧张,有没有什么事情可担心……就这样静静地感受自己。如果感觉到了什么,就慢慢地品味那种感觉。我们的感情,即使是那些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感情,也会对身体产生影响。因此,首先要把意识集中到身体上,这是和自己交流的最好切入点。
你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去处,静下心来与自己进行更深入的交谈,体会一下原本的感觉。如果心中浮现愤怒、憎恨等具有攻击性的感情,不要沉溺于其中,而是要探寻背后隐藏的某种恐惧。只有你对某些事物感觉恐惧的时候才会产生愤怒、憎恨的感情。只要看清这种恐惧就很难被愤怒和憎恨所支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