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幼儿园与小学都要进行“过马路”的教育,临近毕业,还要强化训练,作为毕业的一项重要文明与礼仪素质。
幼儿园阶段,老师会经常在教室或操场设置“斑马线”和“红绿灯”,反复演练如何正确地“过马路”,直至一个差错都没有,人人都会“过马路”。幼儿园毕业即将升入小学之际,学校会先在操场进行大规模演练,之后,再由交警领着到“实战”现场,面对真正的斑马线和红绿灯,真正地开始过马路的训练,只有人人过关,才能毕业。
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一年内,交警并没有就此完成任务,还要时不时地到学校去检查已是一年级新生的他们,领着他们一起过马路,看红绿灯,走斑马线,进一步纠正他们过马路的偏差,巩固他们过马路的规范。
小学毕业时,孩子们过马路的考查将升级为骑自行车。这项任务由老师和交警配合完成,到马路上进行实地骑行训练,涉及超车、转向、红绿灯前停与行、斑马线前避让行人等。训练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直至每个学生都熟练于心,成为习惯。
如今,去德国你会发现,德国式的过马路是最安全的,哪怕是在深更半夜,行人也会遵守红绿灯的指令,走着斑马线,绝不会因为夜里车少人稀而“灵活”过马路。
德国人把他们这种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过马路”教育称为“务实”教育,说“务实”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关系到文明与礼仪,更关乎到生命。如果连生命都常常受到交通安全的威胁,还谈什么知识教育呢?
德国的这种“务实”教育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如果我们的“过马路”也能从幼儿园与小学的娃娃们抓起,也就不会有今天久治不愈的“中国式过马路”。